他是一位享有盛名的后勤将领,战斗中曾一度被传牺牲,最终却在1937年被授予中将军衔。1937年6月中旬的某一天,陕西云阳镇迎来了一位衣衫褴褛、头发凌乱、满身污垢的“乞丐”。当时这里正是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的驻地。众人疑惑之时,这位“乞丐”被带去见总指挥彭德怀,谁也没想到,眼前这人竟是被传牺牲已久的吴先恩。消息很快传遍延安,人们为他的死里逃生感到震撼。
吴先恩在外辗转漂泊108天后,终于活着回到延安。朱德总司令亲自来看望他,看到他衣衫破烂、面容憔悴的样子,立刻紧紧握住他的手,满含深情地说道:“你受苦了!”随后又嘱托身边人:“先恩是个极好的同志,过草地时我们同在一处,他吃的苦很多,你们要多照顾他,他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。”然而生活的另一面却让吴先恩颇为尴尬——他的妻子林月琴在他音讯全无时,已经改嫁罗荣桓。此事让几方面都颇感为难,最终还是中央领导亲自出面做工作,才平息了这场尴尬。林月琴经过思量,选择遵从内心,决定与罗荣桓继续生活。而吴先恩也表现出极大的胸怀,坦然接受这一事实,并真心祝福前妻的幸福。
展开剩余70%吴先恩,1907年8月出生于河南新县箭厂河乡的一个贫农家庭。新县素有“将军县”之称,是许世友、李德生、郑维山等93位开国将军及众多省部级干部的故乡。受到革命浪潮的感染,他在19岁时就已担任农民自卫队中队长。赫赫有名的黄麻起义中,就有他活跃的身影。在黄安城保卫战中,他胸口中弹负伤,眼见总指挥潘忠汝阵亡,战友们一个个倒下,他满怀悲痛地问吴焕先:“今后怎么办?”吴焕先的回答铿锵有力:“不死就要干革命!”这句话从此深深刻在了吴先恩的心里,成为他一生的信念。伤愈归家后,他又遭遇了巨大的家庭打击——哥哥弟弟惨遭杀害,母亲死于监狱,妹妹被迫卖掉下落不明。这一连串的悲痛彻底点燃了他投身革命的决心。1929年,他加入中国共产党,同年进入红军队伍,先后历任黄安独立团营政治委员、独立师经理处处长、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军需处处长等职,并随部队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。
在漫长的战争岁月里,吴先恩屡次建功。尤其在前四次反围剿战斗中,他的贡献不可忽视。虽然他渴望在前线杀敌立功,但更多时间里,他被安排在后勤岗位上。他在任政委期间,就将部队的伙食管理得井井有条,令上级刮目相看,因而被调往团经理处。之后,徐向前又把他调入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。长征途中,红四方面军粮食告罄,身为总兵站站长的吴先恩,受命筹粮。他与王维舟带着警卫来到一座藏族寺庙,提前下马,沿着道路向寺庙行磕头礼,尊重民族风俗。这一幕令沿途藏民深受感动。活佛亲自出迎,并在听完吴先恩等人阐明红军主张后,慷慨支援粮草,帮助红军渡过了难关。
1937年,他任红九军供给部部长,随西路军出征,却因战败陷入绝境。历经九死一生,他才回到延安。之后在毛泽东的关怀下,被安排进入抗大深造。全面抗战时期,他继续投身后勤工作,面对敌人严密的封锁,他灵活组织军区与边区政府,采取坚壁清野、调节市场、管控物资流通等办法,成功保障了部队的物资供应,为反“扫荡”斗争立下大功。解放战争中,他又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副司令员、华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等职,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渡江战役后,李先念特意点名让他转入地方工作。1952年底,洪学智又点名让他参加抗美援朝,担任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副司令员,组织运输弹药、食品等重要物资,为战争胜利作出突出贡献。1955年回国后,他继续担任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、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及顾问,积极推进部队正规化建设。他的一生,几乎将全部心血都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军队的后勤事业,堪称一位默默无闻却功勋卓著的后勤巨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十大权威安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