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雪岩不是被暗杀的,也不是被政府处死的,他是正常的自然死亡,不是李鸿章“杀”死的。
李鸿章是大清忠臣,胡雪岩忠于的也是大清,他们拥有同一个主人,都是为一个老板打工的。
但胡雪岩在临终之前,确实留下遗言,不许自己的后代跟李姓通婚。
如果仅仅是一般的恶怨,胡雪岩交代自己的后人不跟李鸿章家通婚即可,但他却说出不让自己后代跟李姓通婚这样极端的话,可见二人有不共戴天之仇。
那么,胡李二人到底有多大的恶怨呢?一切还要从头说起。
胡雪岩曾经是大清首屈一指的富豪。
可是胡雪岩的童年非常不幸,是个不折不扣的苦孩子。
胡雪岩老家是安徽的,小时候家境贫困,12岁就失去父亲,是个寄人篱下的放牛娃。
展开剩余83%不怕穷,就怕习惯受穷。
穷则思变,胡雪岩不甘心当一辈子穷人,于是就在13岁那年(清道光十六年、1836年)离开家乡,向命运发出挑战。
离家后的胡雪岩没有资金没有背景,只有一双手,所以他的人生路充满艰辛。
胡雪岩出来之后,不是当学徒就是当伙计,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,被人骂被人打是家常便饭。
对于有心人来说,当学徒也能有所成就,就看你用心不用心。
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当过学徒,李嘉诚当年也是钟表店一个当扫地泡茶的学徒。
胡雪岩到杭州"信和钱庄"当学徒,干的事情也很平凡,不是扫地、端茶,就是倒尿壶。
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,19岁的胡雪岩不光成为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的正式学徒,还升级为掌柜的干儿子,因为他对这个勤快干练小伙子太赏识了。
就这样,胡雪岩的人生开始逆袭,于掌柜没有子嗣,在弥留之际,把钱庄经营等家财悉数托付给胡雪岩。
胡雪岩从一个身无分文的学徒,摇身一变成为拥有5000两银子流动资金的钱庄老板。
钱庄老板很多,成为首富的没有几个,为什么首富不是张三、李四而是胡雪岩?
因为胡雪岩知道,在中国封建社会,按照规则去赚钱太慢。
要想暴富,必须要利用权力资源,让资本跟权力联姻,做权钱交易,这样才会平步青云,一步登天。
于是,清道光二十八年(1848年),26岁胡雪岩就做了自己一生第一笔最有价值的投资,资助"候补浙江盐大使"王有龄500两银子用来拉关系升迁。王有龄先是高升潮州知府,后来升迁浙江巡抚,于是他就开始投桃报李,用手中的权力让胡雪岩发财。
胡雪岩顺理成章地垄断江浙一带的漕运、粮械购买业务;太平军作乱的时候,胡雪岩的业务向军火领域扩展,迅速积累起巨大的财富。王有龄被起义军杀死之后,胡雪岩又即使找了一个更强大的靠山——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。
胡雪岩靠着左宗棠的庇护,业务继续壮大,财源滚滚而来。胡雪岩甚至还利用自己的能力筹集资金购买军火,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,名利双收;被授予布政使衔(三品),赏穿黄马褂、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,并总办"四省公库"。
凡事都是两面性的,胡雪岩靠左宗棠发迹,但也因为左宗棠而倒霉。
表面上看,左宗棠这个靠山的确厉害,但左宗棠的对手同样厉害,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清裱糊匠李鸿章。李鸿章跟左宗棠主人都是大清朝廷,但都想在主人跟前争宠,不可避免就会发生矛盾,而且还是不可调和的矛盾。
二人的分歧还体现在大政方针上,李鸿章圆滑,主张对外求和;左宗棠强硬,主张用武力保护维护国家领土完整。
收复新疆李鸿章就不支持,中法战争李鸿章也不主张打。
但是左宗棠不但收复新疆,还主张在中法战争中对法国强硬。
城门失火殃及池鱼,胡雪岩就倒霉了。
因为左宗棠依靠的是胡雪岩,要想打倒左宗棠必须剪除左宗棠的羽翼。
同时,胡雪岩还利用自己的雄厚财力垄断了生丝资源,这也是同样以此发家致富的李鸿章所不允许的。
总之,胡雪岩既是李鸿章的政敌,也是你死我活的商业竞争伙伴,李鸿章必须要除掉他。
李鸿章身为大清重臣,不会亲自去经商,而是靠着自己的代理人大富豪盛宣怀为自己敛财,也让盛宣怀出面跟胡雪岩斗法。
生丝掉价,胡雪岩赔得血本无归;李鸿章又及时操作,让大家前去胡雪岩的钱庄提款,掀起挤兑潮,胡雪岩终于倒下了。
清光绪九年(1883年)夏,胡雪岩存货被迫贱卖,亏耗1000万两,家资去半,周转不灵,风声四播。
各地官僚竞提存款,群起敲诈勒索。
浙江巡抚刘秉璋密查胡雪岩资产,以备抵债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(1885年9月5日),左宗棠即在福州病逝。同年十一月,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。
1885年11月,羞愤交加的胡雪岩已经病入膏肓,眼看就要不久于人世,他将家人召到病榻前,立下了3道遗嘱:"一是后人不要经商;二是后人不得从政;三是胡李不通婚。"
平心而论,胡雪岩的倒台有多种原因,其中自己太贪婪,垄断生丝生意,不但惹恼了李鸿章,也惹恼了经营此业务的外商,外商联手向胡雪岩发起猛烈反击。与其说胡雪岩死于李鸿章之后,还不如说他败于跟外商的生死贸易大战。
胡雪岩富可敌国,还不知收敛,行事张扬,不留后路,最终身败名裂、一无所有,跟后世某些商业巨头的经历何其相似乃尔。
发布于:山东省十大权威安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