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抗日战争期间,我国的主要军队是国民党军队、八路军以及新四军。这些部队都是抗战的主力,然而,实际上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力量远不止这两支军队,还有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,他们就是东北抗日联军,简称“东北抗联”。这支队伍在抗战中坚持了最长的时间,手握11个军的兵力,他们在抵抗日本侵略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日本侵略者启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计划,开启了侵华战争。此时,中国也开始进入了局部抗战的状态。全国各地的抗日队伍纷纷涌现出来,东北抗联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。由杨靖宇、杨林等革命领袖带领,最初由十几支游击队组成,逐渐发展成一支兵力达到四万多人的大军。东北抗联的人员构成复杂,除了许多由东北张家所带领的东北军外,还有大量的农民起义队伍。这些队伍虽然并非单纯的中共抗日力量,但他们最终还是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,紧密配合,进行抗战。
展开剩余75%东北抗联的队伍,除了汉族,还有大量的当地朝鲜族、满族等少数民族,他们的加入使得队伍的力量更加雄厚。这些民族的群众不仅参与了直接的战斗,还有许多人参与了传递情报和物资的工作。值得一提的是,东北抗联还通过策反伪军的方式,加强了自身的力量。抗联通过派遣人员潜入伪军队伍,开展一系列反抗活动。此外,抗联的主力部队与伪军作战时,也通过策略性放弃一部分战斗,集中火力对抗日军,从而打击敌人。这种巧妙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,很多伪军在与抗联交锋时主动让步,甚至许多人转而加入抗联的队伍,成为反抗日本侵略的一部分。
随着战斗的深入,东北抗联的规模不断壮大,作战能力也逐步提升。他们不仅在局部战斗中获得了胜利,还多次发起了惊天动地的奇袭。仅在七七事变之前,东北抗联就发动了超过一万次的进攻,攻占了上百座城市。尽管面临敌军数量多、装备精良等诸多困难,东北抗联依然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高超的战术,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日伪军,并为东北的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。
其中,一场著名的战斗发生在1933年10月,东北抗联第一军准备在一处新的游击地建立根据地。日伪军得知消息后,迅速派遣了2000人的兵力来围攻。杨靖宇意识到敌人会集中力量进行围剿,决定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。他带领200名队员转移到敌军另一个据点——凉水河子,并放出进攻的消息,诱使日伪军调动主力部队前往。与此同时,杨靖宇又带领队伍悄悄回到三源浦,并成功攻占了这座城市。敌军得知情况后,急忙调兵遣将准备反击,然而,杨靖宇已悄然联合其他队伍攻占了凉水河子。这次奇袭成功打乱了日伪军的布置,给抗联争取到了更多的生存空间。
东北抗联的英雄事迹还有很多,他们通过伏击哈尔巴岭、奔袭老钱柜等一系列战役,有力地牵制了日军的进攻,为中国的抗日力量争取了宝贵的时间。然而,这支队伍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。许多抗联将领牺牲了,甚至包括一些著名的开国将军。杨靖宇便是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一位。在1940年初,他带领第一军在濛江一带与敌人激战。由于长期作战,杨靖宇的队伍已处于弹尽粮绝的困境,敌军逐渐围困了他们。最终,杨靖宇在敌人的重围下壮烈牺牲。在他死后,敌军残忍地剖开了他的尸体,才发现他仅靠棉絮和草根度日,食物已所剩无几。
东北抗联的11位军长中,最终仅有两人活了下来。然而,从这支队伍中走出了多位开国将军。比如,王明贵是抗联第3师的师长,抗战胜利后,他进入了苏联军队,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参与了解放齐齐哈尔的战斗,并被授予少将军衔。另一位少将王效明,则是东北抗联第三师的政委。建国后,王效明在海军炮兵部队担任重要职务。此外,还有朱光、孙三、李荆璞、李钟奇等8人,他们也都在建国后获得了军衔,并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。
尽管东北抗联的贡献在一些历史记载中较为低调,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无私奉献在中国抗日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。他们的英勇斗争,不仅为国家赢得了尊严,也为后来的民族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十大权威安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