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的《草船借箭》计策,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,大家无不为他的机智和胆略所折服。尽管如此,仍有一些军事谋略上的专家对这一计策提出了疑问:当时诸葛亮派出二十多只草船去向曹营借箭,倘若曹操真的放火箭,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。那么,诸葛亮在草船借箭时,曹操为何没有放火箭呢?事实上,诸葛亮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,并早有应对之策!
赤壁之战,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战役之一,堪称“以弱胜强”的典范。在这场战斗中,刘备一方的实力明显处于劣势。尽管如此,诸葛亮凭借着非凡的军事智慧,屡次为刘备集团创造奇迹,赢得了孙吴的尊重。而其中,草船借箭的计策便是一例。虽然周瑜同样是智勇双全的军事人物,但与诸葛亮相比,还是略显逊色。也正因此,周瑜才有了那句令人感叹的“既生亮,何生瑜”的名言。
在赤壁之战爆发前,虽然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,但由于刘备的兵力不济,实际上很难对曹操构成什么威胁,这也导致东吴的将士对刘备产生了轻视之心。正是在这种心态下,周瑜命令诸葛亮在一个月内完成10万支箭的制造任务,本意是想刁难诸葛亮,让他为难。没想到,诸葛亮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个机会,展示了自己的谋略,并在东吴军中提高了刘备集团的地位。
展开剩余73%于是,诸葛亮豪言壮语,承诺在三天之内制造出10万支箭,并为此立下了军令状。这一话语令在场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,因为这看似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谁能想到诸葛亮会用草船向曹操“借箭”呢?诸葛亮接下任务后,并未去刘备处筹备草船和兵员,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,因为他知道,这样才能让东吴信服他的能力。
当时,东吴的鲁肃非常钦佩诸葛亮的才智,且与他有着深厚的友谊。鲁肃甚至为诸葛亮能承担这项艰难任务而心生担忧。诸葛亮显然了解鲁肃的性格,因此选择了他作为此次计谋的“见证人”,让鲁肃在日后为自己宣传。为了增加鲁肃的好奇心,诸葛亮没有提及箭的制造事宜,而是每天与鲁肃一起饮酒作乐,故意让鲁肃产生疑问。
然而,鲁肃并不知道的是,诸葛亮早已准备好了整个计划。他已经通过细致的天象观察,预测到第三天黎明时分,赤壁江面上会刮起东风,并伴有浓雾。对于现代科学来说,这些天气变化或许不算什么,但在古代,这可是一项极为艰难的预测。最终,正是这股东风帮助周瑜发动了火攻,打击了曹操的水军,堪称是四两拨千斤的妙计。
因此,诸葛亮敢于在周瑜面前豪言三天造箭10万支,正是因为他早已算计好,第三天江面上会有东风和浓雾,这为他用草船“借箭”提供了充分的条件。试问,如果他没有把握,怎敢如此轻易地立下军令状呢?
再来思考,草船借箭的成功,为什么曹操没有选择放火箭呢?诸葛亮自然早有预料。曹操的谋略同样非凡,虽然比起诸葛亮稍显迟钝,但在决策时他同样非常谨慎。此时的曹营,水军与陆军是紧密相连的,而东风正朝着曹营方向吹来。如果曹操决定对诸葛亮的草船放火箭,那么他极有可能让火借东风,反倒把自己的军营一起烧毁,曹操不敢冒这种风险。
因此,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之所以能够成功,不仅仅因为他精通天文,能够借来东风,预测到江面上的雾气变化,更因为他深刻了解曹操的多疑和谨慎性格。如果换做别人,诸葛亮未必敢立下这样惊人的军令状。而曹操的“聪明反被聪明误”,最终成就了诸葛亮的计策。对此,大家怎么看呢?
发布于:天津市十大权威安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